上下班總會經過一條小巷。古老斑駁的紅磚墻、復雜交錯的電線、懶懶的曬著太陽的貓、臉上刻滿皺紋的老人……小巷有個詩意的名字——梨花巷。
初時很不理解,為何叫這個名字。直到某日路過,不經意抬頭,路邊一樹繁花,雪白的梨花,就這樣,熱熱鬧鬧的擠在枝頭。一陣風過,飄飄灑灑,仿佛下了一場浪漫的梨花雨。最動人的,是梨花樹下,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家,擺著賣韭菜盒的小攤,仿佛韭菜盒都是梨花的香味。這個畫面,經久在我的腦海里。
后來聽人說,很久以前,這個巷子種滿了梨樹,如今,卻只剩下這一棵,“像位孤獨的騎士,堅守這份充滿詩意的浪漫”。我沒有興趣探尋梨花巷的歷史,我只是默默地融入了她的現在。
每天數次經過,路走久了,路邊的陌生便成熟悉。譬如,巷口的那家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屋,總是有幾個年輕人坐在門口,喝著咖啡、聊著天、擼著貓。鋪子陳舊的外墻,被刷成好看的顏色,畫上個性的涂鴉,一塊小黑板上,不時變換著留言“你說你不知道身在何處,我也找不到心靈歸宿”……每當看到這些話,我總是忍不住翹起嘴角。
再往前走個幾十米,有個小小的修鞋鋪,老板年齡怕也有七十多歲了,起初就是在路邊擺個小攤,如今已經進到鋪子里,面積雖然不大,東西卻全了不少。沒生意的時候,老板就在鋪子前面支一張簡易小桌,擺上棋局,三三兩兩的人圍著,好像個個都是高手。生意上門,老板站起身來,另一人便很自然的坐下接著對弈。
這條巷子里,最火的該是酸菜魚館。凡是合肥人,怕就沒有不知道的,穿越大半個合肥跑來吃的人,不在少數。于我,近水樓臺,自然是經常光顧。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是每天早上,店門口總有位大姐,套著膠鞋手持刮刀,熟練地刮著魚鱗,那些魚活蹦亂跳的,一條怕有十來斤重。感覺有些殘忍,可想想,或許這就是它們的使命。
梨花巷,長約兩百米,路邊的店鋪,每一個都有故事似的。而我最愛的,是路邊圈著的一個小小的花圃,恐不足2平方。我稱之為花圃,實則不知道該怎么表述,只是簡單的圍著,花壇?花房?花園?都不合適。里面沒有什么名貴品種,只是月季、菊花這些,主人也沒有對它們進行刻意的修剪,任由它們自由地生長著。在該開花的季節,它們便肆意的盛開著,在該蟄伏的季節,它們就低調的沉默著。
夕陽的余暉籠罩著梨花巷,像是灑著一層金光。來來往往的人,穿梭于其中,仿佛變成了時間的剪影。在這里,既可以享受當下新潮的時尚體驗,也可以感受到迷人的人間煙火氣。城市的發展莫過于此,不能丟失一座城的靈魂,不能沒有情感的溫度。(文:尚廣寒)